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分享 > “孔融让梨我不让”

“孔融让梨我不让”

2013年01月23日 19:25:52 来源:定襄县官庄中心校 访问量:148

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考试中,上海一名小学生在回答“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的题目时称“我不会让梨”,被老师打了大大的叉。

我们暂且不去评论孩子的答案。“孔融让梨”讲的是我国东汉末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孔融4岁时,一天,父亲的朋友带来一盘梨给孔融兄弟们吃。父亲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

从故事中我们看到孔融在掌握资源分配权的时候,本来可以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行为,即自己占有最大的那个,把小的留给别人,但他没有这么做。如果把这个故事扩展到经济生活中,就会发现一个人的经济行为按照后果对人对己、有利有害来区分,会有四种选择,即:利人利己、损人不利己、损己利人和损人利己。

从道德的价值观点来看,“利人的行为”都值得称颂,尤其为了别人的利益让出自己的利益;而“损人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尤其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损害别人的利益就更为人所唾弃。如果单纯从道德的角度,我们基本上能够作出决定,应该提倡“损己利人”的行为,坚决抵制“损人利己”和“损人不利己”的行为。但是不要忘记,我们还有另一种选择就是“利人利己”。

我们过去曾经最流行的口号之一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个命题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如果大家都不利己,把利益提供给别人去享受,那么至少应该有一个人不这样做,所有的利益都归他,如果他也奉行“损己利人”,那么利益只好“出口”到国外去了。我们在鼓励别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时候,实际上也在鼓励接受利益者成为“损人利己”的人。过去我们一度认为人如果完全抛弃了私心就可以实现共产主义的大同社会,全国人民甘愿牺牲自己的利益和权利,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可是经过多年的努力,得到的结果却是和理想距离越来越远。

好在我们及时觉醒了。从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成果中可以看出,倒是讲究“私心”的市场经济救了中国。土地还是那个土地,人还是那个人,就是因为制度发生了变化,便取得了非同凡响的成绩。中国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充分说明:资本、劳动、科技进步这些经济增长的因素如果缺乏了动员它们或者激励它们的制度安排,就不可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目前中国的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有很多人提出各种各样的想法,其中既有“做蛋糕”和“分蛋糕”的争论,也有顶层设计的呼声。但从我们的社会发展来看,要想在经济上取得比较大的成功则必须进行必要的制度设计。让我们再回到那个“孔融让梨”的故事。如果孔融只是从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去处理问题,必然会出现别人利益减少的风险。我们既要鼓励孔融那种“损己利人”的高尚品格,又要保证不让老实人吃亏,要让老实人最终获取比较大的利益才行。

经济体制改革不能只在理想化的模式中进行,要让人认识到除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可以选择外,更可以选择“利己利人”。这就需要制度层面的改革,对于那些愿意“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给他们提供优厚的保障;要严厉惩处那些“损人利己”的人;更要鼓励那些“利己利人”的人,在制度上保证他们的合法权益,只要他们的行为在不损害别人利益的前提下能改善自己的利益,这就能实现经济学家所说的“帕累托改进”,进而可以实现全社会的“帕累托最优”。

所以当那个孩子高声喊出“我不让”的时候,不要认为这个孩子不是一个好孩子,而是告诉孩子,在面对利益的时候应该怎样去取得利益,既能实现自己的利益,又能照顾到别人的利益。这样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编辑:郑建伟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定襄县官庄中心校 特此声明。